-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美军士兵为何痴迷日军头骨
- 非人学园哪些英雄好用
- 老婆很丑但是特别贤惠,我想离婚父母不同意
- 曾国藩是如何改掉好色的毛病的
- 古人发现过古生物的化石吗
- 比凌迟还恐怖的极刑是什么
- 古代有哪些酷刑
- 非人学园白骨精哪个学院
- 如何评价梁武帝萧衍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美军士兵为何痴迷日军头骨
美军由于后勤发达,所以军用邮政也非常畅通。再加上美军喜欢收集纪念品的习惯,比如,美军在德国,喜欢收集鲁格手枪,各种徽章。
在太平洋战场喜欢收集日本军刀,甚至是头骨。欧美人喜欢收集头骨也是有着悠久传统的。人头贸易在大海航时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所谓商品。光是在美国正规机构,就收藏着20万具美洲土著头颅。
甚至,欧美人还会定制头颅,比如在非洲,在婆罗洲,在印尼,在新西兰的毛利人当中。订购各种不同的头颅,比如,面部有着代表不同含义纹身的,有着不同长度头发的。而且,脸上的纹面越复杂精美,对欧美人的吸引力就越高,越能卖出高价钱。
毕竟以人头作为战利品,是从部落时代,就已经有的习惯。美军另外一个喜欢的战利品就是日本军刀。在二战日本战败后麦克阿瑟将军下令收缴日军所有军刀并集体销毁,在日本刀剑组织的请求下准许把重要的刀身保存下来。因此,大部分军刀堆成山一般在港口推进海中,不少船只整船把军刀武器丢入深海。战后日本继续钢铁等材料 ,军刀不少又回炉。
真正美军最喜欢的收藏品还是军刀,虽然,绝大部分军刀被销毁,美军还是把27到35万把日本刀被带回美国当做纪念品。也有人开玩笑说,美军销毁了大部分日本军刀,然后,带走少量军刀,就是在催升,以后的收藏品价格。
非人学园哪些英雄好用
在非人学园游戏中,以下英雄是比较受欢迎的,并且在游戏中表现也比较突出:
老婆很丑但是特别贤惠,我想离婚父母不同意
谢谢!老婆特别贤惠,说明你娶了一个老婆。结婚之前不想结婚,结婚了又感到自卑,你怎么办?好办?你用心去想想.是应该找一个漂亮的,而又不通情达礼好,还是一个贤惠的老婆好。如果找到一个漂亮的,又不贤惠的,而且你又低三下气整天在生气中度过一,你觉的好吗?
有句古话说得好〈有好汉,无好妻,有好妻,无好汉)。
记住,这个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十全十美人,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事。
能够找到一个贤惠的女人都是上辈子的福气,也是你的缘分。好好的去珍惜吧!别想那么多了。身在福中不知福,人漂亮了能当饭吃。
曾国藩是如何改掉好色的毛病的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曾国藩号称近代最后一个“圣贤”。
但是圣贤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曾国藩的人生,四十岁前和四十岁后是截然不同的两段人生,四十岁前是人,四十岁后是“圣贤”。
题主问曾国藩如何改掉了好色的毛病,那我就来回答曾国藩这方面的问题。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跟很多的公子哥们一样,喜欢花天酒地,风花雪月的生活。每天和小伙伴们下酒肆,上青楼,那玩的叫一个嗨。
当时在京师的湖南人中流行一种说法,说什么呢,说只要哪里死了湖南老乡,有两人必然会出场。谁呢?一个是到场吊孝的新宁人江忠源,另一个则是必定撰送挽联的曾国藩。
大家看看,年轻时候的曾国藩是多么爱出风头的一个人啊。
曾国藩写过很多的挽联,其中居然有两条是写给当时的青楼的。
一个叫大姑
“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处。”
另一个燕
“未免有情,对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了;
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
可能有朋友看到这会问,哪里写着是大姑,春燕啊?还请你自己睁大了眼睛好好找找,呵呵
这种诗就是传说中的“狎妓诗”了。
你们看看这曾国藩,学问都用到哪里去了。
据说曾国藩到了四十岁就戒色了,因为那时候他要带兵,要以身作则,整顿军纪。
可是据我所知,曾国藩并没有真正的戒色。
因为他在五十岁的时候,又娶了个小妾陈氏。
曾国藩怎么对外界说的呢?他说啊,他患了严重的牛皮癣,痒到晚上睡不着,需要人帮他挠挠。可是他正在安徽练兵,老婆不在身边,所以就娶个妾来挠痒痒。
从后来看,曾国藩的这位小妾陈氏的挠痒痒功夫应该十分了得,因为后来曾国藩据说病情好转,心情也好的很。
曾国藩在五十七岁的时候,还在给儿子的信中提到自己想娶妾的意思,只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实行。
所以,在我看来,曾国藩并没有戒色,只是戒掉了风流而已。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古人发现过古生物的化石吗
一定发现过,但不一定能意识到是几千万甚至上亿面前的东西。举个例子吧,菊石,淘宝十几块钱一个,出去地质实习能搂一大把回来。古代人若是挖出巨大的恐龙骨,说不定给当成龙骨给供上去[吃瓜群众]
比凌迟还恐怖的极刑是什么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令人不寒而栗的酷刑。以前,觉得凌迟是最残酷的,后来读书,发现还有比凌迟更残酷的。
比如,梳洗。这个酷刑的名字比较秀气,可实施起来却残忍至极。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把犯人绑到铁床上,然后用开水浇灌犯人的身体。此时,犯人已经被严重烫伤。然后,行刑者手持一把铁刷子,在犯人的身上一下一下地梳,只见皮肉被铁刷子刷了下来,直到露出白骨。等把犯人身上的肉都刷掉后,犯人也就死了。
比如,抽肠。行刑时,把犯人绑在柱子上,将铁钩伸进犯人的门,钩住大肠后,往外一拉,大肠就被钩出了体外。铁钩的另一端拴着一根绳子,行刑者拽着绳子一直拉一直拉,直到把小肠也全部拉了出来,犯人才会气绝身亡。还有一种更残酷的,就是直接把绳子拴在马腿上,让马跑起来。想象一下那个场面,真是令人不忍卒视。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受过酷刑的折磨。
比如,秦国的改革家商鞅,就因为得罪了太子,被五马分尸而死;明初建文帝的忠臣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腰斩而死;明朝末年的大将袁崇焕,因为崇祯皇帝中了满清的离间计,结果把他凌迟处死。
以上这三位,受的都是死刑,直接就被酷刑折磨死了。还有一些古人,虽受酷刑,但不致死。他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有些人还成就了一番伟业。
古代有哪些酷刑
肉刑——广义的肉刑,指墨、劓、荊、宫、大辟(即死刑)等五种刑罚。狭义的肉刑,则指死刑以外的其他刑罚。以其侵刻肌肤、残害人体,故名肉刑。
《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说者曰:治古无肉刑”所谓“治古”,指的是尧、舜太平盛世。《汉书•刑法志》:“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汤、武顺而行之者,以俗薄于唐、虞故也。”这是说,肉刑始于夏、商、周三代。汉文帝在位期间,先后废除了肉刑中的墨、劓、斩左右趾(实即荆刑)和宫刑,被后人誉为“千古之仁政”。自此以后,肉刑基本停用。
魏、晋以后,虽屡有恢复肉刑的议论,但终末被采用。当然,使用肉刑的个别事例还是有的。
五刑——古代的五种轻重不同的刑罚。五刑的内容,历代不尽相同。
《尚书•舜典》:“五刑有服。”注谓五刑是指墨、劓、荆、宫、大辟。
墨刑,脸上刺字;劓刑,割鼻;荆刑,把脚砍掉;宫刑,男子的、毁坏女子的生殖机能;大辟,死刑。这五种刑,实行于上古。后来,由于肉刑的逐步废除,到了唐代,就正式确立了新的五刑制度,即笞、杖、徒、流、死。笞刑,即用竹板打。据《唐律疏议》,笞刑分五等,从打十下到五十下。杖刑分五等,从杖六十下到一百下。徒刑分五等,从一年到三年。流刑分三等,从流二千里到三千里。死刑分二等,轻绞重斩。自此以后,五刑的名目历代相沿不改,只不过在实行中略有差异。另外,《国语•鲁语上》以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为五刑。甲兵,指发兵不顺从王命的人。钻指膑刑。笮指黥刑。此五刑说可备一说而已。
墨刑——古代五刑之一。又称黥。
即在犯人的额、颊、手臂等处刺字,然后涂上墨,作为惩罚。一般用于轻罪。此法始于上古,清末始彻底废除。《尚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孔颖达传:“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湼以墨。”《宋史•刑法志》:“淳熙八年,诏:’自今强盗抵死特贷命之人,并于额上刺强盗二字,余字分刺两颊。’”《明史•刑法志》:“窃盗初犯,刺右臂。再犯,刺左臂。三犯,绞。”
刖——古代五刑之一,即断足之荆刑。字亦作“刖”
《尔雅•释言》:“荆,刖也。”《左传•庄公十六年》:“杀公子阏,刖强钼。”杜预注:“断足曰刖。”西汉初年又叫“斩趾”。汉文帝十三年废除此刑,以笞代之。
宫刑——古代五刑之一,又称“腐刑”。处此刑者,男子其,女子则破坏其生殖机能(一说将女子禁闭于宫中)。这是次于死刑的重刑。
《尚书•吕刑》:“宫辟疑赦。”孔传:“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女人幽闭,次死之刑。”《尚书大传》:“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可知宫刑最初是用来惩罚那些男女关系的人。后来,宫刑也适用于其他罪行。例如司马迁,就是因言事触怒汉武帝而被处以宫刑。汉文帝时曾下诏废除宫刑,但不久又复刑。隋文帝开皇初年,下诏废除宫刑。从此,宫刑基本废绝。
绞刑——古代死刑之一。以绳绞犯人颈使之气绝。绞,上古叫磬。
《礼记•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郑玄注:“悬缢杀之曰磬。”绞刑之名,始于北周、北齐,見《隋书•刑法志》。隋代制定的《开皇律》,把绞定为次于斩的死刑。此后,除元代外,历代都有绞刑。
弃市——古代的一种死刑。秦汉时期的弃市指的是斩首之刑。
《汉书•景帝纪》中二年:“改磔曰弃市。”注:“弃市,杀之于市也。谓之弃市者,取’刑人于市,与众弃之’也。”清人沈家本在其所著《刑法分考》卷四中说:“《周礼•掌戮》郑注:’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是汉之弃市乃斩首之刑。”魏晋以后,弃市指的是绞刑。《晋书•刑法志》:“斩刑者罪之大,弃市者死之下。”《史记•高祖本纪》“偶语者弃市”,司马贞索隐:“按:《礼》云’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故今律谓绞刑为弃市是也。”他所谓的“今律”即《唐律》。
殊死——即斩首之刑。
《史记•高帝本纪》:“今天大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殊死,斩刑也。”《说文解字》:“殊,死也。”段玉裁注:“凡汉诏云殊死者,皆谓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离,故曰殊死。”
枭首——古代死刑之一。先将罪人斩首,然后悬于木上示众。
《晋书•刑法志》:“枭首者恶之长。”是说对罪大恶极者处以此刑。枭首之刑始于秦。《史记•皇始皇本纪》:“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裴驷集解:“县(即悬)首于木上曰枭。”此后历代承用,隋文帝废除枭首,以后用之者渐少。
腰斩——古代死刑之一。腰斩用的刑具是鈇锧,鈇如今之铡刀,锧如铡刀座,罪犯胸伏锧上受刑。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君不忍加之以鈇锧。”何休注:“鈇锧,要(腰)斩之罪。”《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郑玄注:“斩以鈇锧,惹今腰斩也。”这说明周代已有腰斩之刑。《史记•商君列传:“不告奸者要斩”》魏晋以后,此刑用之渐少。
凌迟,一作“陵迟”。又称脔割、剐。是封建时代死刑中最残酷的一种,即用刀逐块割尽人肉致死。
宋初的钱易形容说:“身俱白骨而口眼之具犹动,四体分落而呻痛之声未息。”(《宋文鉴》卷四二)其残酷可以想见。凌迟,唐以前无此名目。它首先是作为法外之刑出现的。北齐文宣帝常以凌迟法“轻刀脔割”(《隋书•刑法志)》,这是用凌迟法的最早记载。唐代自安史之乱开始,用凌迟法的亊史不绝书。如至德元载,颜杲卿被安禄山“缚于中桥之柱而剐之”;乾符六年,崔安潜“剐盗于市”(均见《资治通鉴》)。把凌迟作为正刑载入法律,始于辽。《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北宋时期,凌迟之刑被实际使用,如宋真宗曾下会将侍婢韩氏“凌迟处死”(《长编》卷八四),宋仁宗时也多次用凌迟之法处死强盗,但沒有载入正式法典。到了南宋,凌迟的名目就赫然见之于官方修定的正式法书《庆元条法事类》了。此后,历代相沿不改。《元史•刑法志》:“死刑:斩、凌迟处死”(无绞)。《明史•刑法志》:“死刑二:绞、斩。二死之外,有凌迟,以处大逆不道诸罪者。”《清史稿•刑法志》:“凌迟,用之十恶中不道以上诸重罪,号为极刑。”凌迟之刑的废除,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事。当时的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刪除凌迟等重刑,得到清廷批准:“永远刪除,俱改斩决。”(《清史稿•刑法志》)有一千多年血腥历史的凌迟之刑,从此成为历史陈迹。
车裂——古代死刑之一。即将人的头和四肢分别栓在五辆车上,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撕裂肢体。秦之前,用于罪人既杀之后。(同辕刑)
《史记•商君列传》:“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徇。”秦以后,用于罪人未死之时。《新五代史•李存孝传》:“存孝泥首请罪……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
烹——古代的种酷刑,即用鼎镬煮死犯人。盛行于周及秦汉之间,秦并设为常刑。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徐闻其无罪也,乃亨(烹)伊戾。”《汉书•刑法志》:“(秦)有凿颠、抽肋、镬烹之刑。”颜师古注:“鼎大而无足曰镬,以煮也。”
炮格(炮烙),殷纠所用的酷刑。
《史记•殷本纪》:“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裴骃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今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炮,烧烤。格为铜器(一说即铜柱’。格下烧炭,使受热发烫,让受刑者步行格上墮入火中烧死。后人改“格”为“烙”,解为烧灼。自纣以后,唯辽代尚有此刑,见《辽史•刑法志》。
族诛——古代酷刑之一。即一人有罪,其亲族也被牵连而遭到。也叫“族”、“族灭”、“族夷”。
《尚书•泰誓上》:“罪人以族。”孔传:“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言淫滥。”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二十年(前746年)“法初有三族之罪”。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也”,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也”。《隋书•刑法志》:“及杨玄感反,帝诛之,罪及九族。”九族,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直亲属。西汉吕后时曾下令废除三族罪,但后世承用者不乏其例。
戮屍——古代的一种酷刑。为惩罚死者生前的行为,挖坟开棺,将尸体枭首示众。
《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皇甫嵩与黄巾贼战于广宗,获张角弟梁。角先死,乃戮其尸。”李贤注:“发棺断头,传送马市。”《晋书•王敦传》载王敦及其党沈充死后,朝廷“发瘗出尸,焚其衣冠,跽而刑之。敦、充首同日悬于南桁,观者莫不称庆”戮不是正刑,而是一种逞威泄愤行动。
非人学园白骨精哪个学院
新界第三中学
如何评价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舍身皇帝,一个十分奇葩的皇帝。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谥号“武"。萧衍在位时间达四,他的一生几乎就是梁一代,既是开国之君,也差不多在亡在他手里,死于八十六岁,是历史上少有的高寿皇帝。
纵观武帝的一生,其实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人,英武,聪明,驭下之能,卓越的政治才华,文史兼通,贪小利,妇人之仁,迷信,有成就志骄意满,无远见,这些都是他的标签。
武帝出生于南朝门阀兰陵萧家,幼时便受到良好教育,史书记载其年轻时样样精通,还曾是"竟陵八友"之一(谢朓也是) ,后来从政,凭借家世和才华,做到给事黄门待郎。在之后,他帮助齐明帝夺位,也因其帮助之功,地位迅速上升。又在之后与北魏作战中获胜,升为中庶子。齐攻雍州战败后,齐明帝令其主持雍州的防务,任雍州刺史,他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明帝之后,其子萧宝卷(那货),好逸乐好杀,国事荒废,还两次要杀萧衍,萧衍起兵,另立皇帝,后又废帝自立为帝,国号梁。
梁武帝一刚上任还不错,做了好几件事,首先他虽处于世族高门,但他大力提拔寒门子弟,吸引了不少人才,如沈约、范云都还不错。其次,它为儒家五礼做注,对儒家学说进行弘扬。然后在他的任内,出现了南朝著名将领陈庆之,并在北魏内乱时轻骑入洛,虽说又被打回来了,但是确实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且在梁是南朝文学最昌盛时期,比如说他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他的《昭明文选》是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还有《文心雕龙》《玉台新咏》等著名著作。而且在执政的前期,每天早上五更起床批阅奏折,从来不缺朝会,勤勤恳恳。所以,在其执政前20年左右,国家保持稳定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生活也日益提高,可以说是不小的成就。
但是,萧衍干的时间太长了,随着国家的繁荣,武帝逐渐志得意满。比较著名的就是佞佛,梁武帝信佛高峰时,请建康一城就将近五百寺,大量的寺庙建立,极大的占用了劳动人口和社会财富,加重了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助长奢靡之风。随着礼佛之风愈加盛行和梁武帝宠信奸臣朱异等人,梁朝政治逐渐,风气萎靡,社会贫富更加悬殊,国力大衰。
那时候一个叛将的出现彻底将梁朝终结,东魏河南王候景。候景因高氏猜忌,转投梁武帝,梁武帝在意候景那一片地方,收纳了他。结果收了他之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还把自己的赔上去一大批,自己的草包侄子也被俘了。东魏与梁议和,北齐提出放回俘虏,以候景交换。之后侯景写信诈了梁武帝一下,梁武帝的回复让侯景十分害怕,梁武帝可以为了那个废物侄子,把他卖了。所以,侯景反了。梁朝的部队已经十分差劲了,侯景又是勇将,所以很快就把建康攻破了,并俘虏了武帝。武帝这时候表现的也与常人不同,随便候景控制,但侯景的要求常常不予理会,候景把武帝给杀了,武帝死后没多久,梁朝就亡了。
对于他的评价,我只能说,谁有英明之举,却非英明之主。老而昏也。
纵观武帝的一生,前后根本就是两个人,通过他这一生,我得出两个结论。
一,当领导不能当太多年,时间久了,自己就老了,也就昏了。
二,信仰的力量是可怕的。
我是李子木,喜欢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