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卢布结算天然气,这事能不能成
- 什么书值得看
- 有哪几部好看的电视剧电影推荐
- 俄乌战争有钱的跑的跑,没钱的逃的逃,有几
- 广西防城港的北部湾大开发项目是真的吗
- 核电站中大约60%的热会被白白排入大海,
- 基础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 为什么没有像SpaceX这样的公司
用卢布结算天然气,这事能不能成
这事从合理的角度而言,是成不了的,欧洲顺势用黄金来结算的话,即可以打击到美国的美元霸权,也从利益角度是划算的。当然最终欧洲能不能用黄金结算,这就要看美国的中情局究竟掌控了多少欧洲国家的议员与官员的把柄或是在欧洲收买了多少美国利益集团的买办了。
用卢布来结算,对欧洲的利益损失是最大的,但欧洲对天然气的需求却是刚性的。普京提出可以用黄金来结算,如果欧洲选择了黄金,那么美元的崩溃,就是眼下的事。而如果既不选卢布也不用黄金,那么欧洲内部必然会因缺气而产生社会性。这么多年美联储一直在压制黄金的价格。时不时地操弄下黄金价格的波动。以此打消市场对黄金的信心,让市场对黄金的价格产生疑虑。
选择黄金还是卢布,这是一个阳谋。对欧洲而言,没有选择的选择,而笔者更倾向于欧洲最终会选择黄金,从欧洲自身利益角度而言,这其实是普京给欧洲解绑美国递上了一把剪刀。美国其实已经成了欧洲的负资产,当然现在美国也是全球的负资产。继续绑定美国,其实是不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的。也不符合全球的利益。
另外美元的崩溃,或者美国的崩溃,没有那些大V所鼓吹的全球都完蛋的可能。市场会有动荡,但会很快调整过来。当美元崩溃时,美元也就是废纸。需求还在,替代产品也有。只是换种结算的交换媒介和交换对象而已。那时美国又能怎样,把地球毁了?而美国的资本一定会在墙倒时,迅速转移。如同当年的汽车之城底特律,如今的暗黑之地。
什么书值得看
经典的专业书最值得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算法导论》、《经济学原理》、《心理学与生活》、《逻辑学导论》、《通信原理》、《博弈论》、《营销管理》
有哪几部好看的电视剧电影推荐
治愈系是日本在1999年后半期开始出现的词语。既然是他们的发明,自然日本影视在治愈系上也自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因此他们出过许多温暖人心,净化心灵,悲伤时看能得到安慰的影视作品。
治愈系和温暖色的电视剧,我推介日本的《深夜食堂》。通过一道菜、一段故事,人生百味,尽在这个小餐馆中娓娓道来。
韩国在这方面做得也不错,这里还一部韩剧也值得介绍一下,名为《我的大叔》,该剧讲述以各自的承受生活压力的大叔三兄弟与同样是承受生活重压的年轻女子相遇,通过了解彼此的生活而得到治愈的故事。剧中人一边抱怨生活一边却积极生活,面对现实的不幸,不放弃不抛弃,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友情,真可谓人间处处有温情,绝对的治愈系,暖色调。
电影的话,我推荐《寻梦环游记》,这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墨西哥的亡灵节,讲述了一个热爱音乐的小男孩米格和一个落魄乐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斓的神秘世界展开的一段神秘奇幻的冒险故事。电影成功的很大原因就是抓住了“亲情”这个话题,感动人心,甚至让人不再害怕死亡,死亡只是换了个世界生活,被家人遗忘才是真的死亡。
片中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那句:“记忆是一个人的通行证,人的一生会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死亡,一次是被世人遗忘,后者被称为终极死亡。”
还有一部号称“日版《寻梦环游记》的日本电影《镰仓物语》(可关注参考我写的该片影评)该片从生活中捕捉暖心细节、以情动人的风格,将主人公一色夫妻的爱情故事描绘得真挚美好,同时还穿插了日常生活中的夫妻之间情深不渝,生死阻隔不断的美好感情,令人动容。
俄乌战争有钱的跑的跑,没钱的逃的逃,有几
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现在还没有拿下。特别是马里乌波尔已经被完全包围好久了。你说乌克兰有没有凝聚力
广西防城港的北部湾大开发项目是真的吗
一听你这么问就知道是传销。除非你朋友本身就是个千万身家的老板,不然北部湾大开发还真没他什么事,这边太多千万富翁了,真开发能赚钱还轮不到他。
核电站中大约60%的热会被白白排入大海,
其实,不光核电站,传统火电站也基本如此。
说到这里,另一个问题又蹦出来了,咱们先来解决它,即,为何燃煤产生的热量,还有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它们转化为电的效率如此低?
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物理定律的限制,二是技术的限制。
能量有品质之分
能量既有数量的不同,更有品质的差别。比如说,一壶热水,假使它含有的热量相当于1度电,那么请问,从能量的有用程度来说,是那壶水好,还是那一度电好?
显然是后者,因为电可以方便地,几乎完全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比如驱动电风扇,加热洗澡水等。这就是说,电这种形式的能,它的品质是最高的。
又如,一个空心小钢球,它内部的气体温度高达3000摄氏度,而另一个空心大钢球,其内部气体的温度只有80摄氏度。假使这两个大小不同的钢球,它们所含有热量的数量是相等的,那么请问,哪个钢球含有的热量更有用?显然是小钢球,因为它可以转化为更多的机械能,比如爆炸时。
这就是说,对于热来说,其温度越高,品质也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火电站都在拼命提高蒸汽的温度,因为这等于是在提高发电效率。
然而,无论多高温度的热,它也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功),咱们拿农村的炒爆米花机来举例子。
把常温的2公斤玉米扔进爆米花机,密封盖严并加热一段时间后,澎的一声巨响,爆米花和内部的热空气迅速冲出,这意味着,爆米花机内部的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也就是做功了,但由于冲出后的爆米花和空气依然温度很高,所以,其热能并没有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大多数超超临界的火电站,它燃煤烧水,从而使蒸汽的温度高达600摄氏度,从理论上来说,600摄氏度的蒸汽做功时(冲击汽轮机),其能量转化效率最高也只有63%,这是由物理定律带来的限制。而在实际中,超超临界的火电站,其发电效率目前还没超过46%,这就是由人类技术实力带来的限制。
可以利用吗
既然理论和技术决定了,核电站和火电站中无论如何,都会有大约55%至65%的热能不能利用,它们要么白白地排入空气中(冷却塔),要么排入到大海中,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废热利用呢?这些几百摄氏度的高温蒸汽对于电站没用,而且是很大很大的负担,但对于我们普通大众,那真是太有用了。
对这问题,咱们先来说火电站,再说核电站。
实际上,有这个疑问的多半是南方网友。而北方的网友,他们一定知道,有的火电站,它们既发电又供热,这就是热电联产电站,北方比较多。
一个较新的例子是,宁夏灵武发电厂除了发电,还向灵武市区300万平方米面积供热。2017年,在宁夏“东热西送”项目中,灵武发电厂通过机组扩建,同时修了一条46公里长,1.4米直径的管道穿过黄河,直达银川,为银川市民供热。从银川市网站上获悉,“东热西送”投入运营后,一期将实现3770万平方米面积供热,而远期供热面积将达到8000万平方米。
据工程人员介绍,灵武发电厂到银川这根46公里长的主管道,在输送热水的过程中,热量只损失2%左右。别说2%,即使损失5%,热电联产的好处都是巨大的。
假设电厂的发电效率为35%,同时有40%的高温废热被居民利用,则整个电厂的综合效率将高达75%。
说完了火电,咱们再来看看核电。
目前,咱们国家拥有热电联产的核电站吗?笔者没有查到这样的信息,而原因多种多样的。
一、多数核电站位于沿海。比如位于福建省的福清核电站,由于福清地处亚热带,夏天很长,冬天短且少严寒,年均气温18.8℃。如果将核电站改造,以便让其冬天给福清市供暖,那么在经济上似乎不太现实,因为需要供暖的天数实在是太少。
二、多数核电站距离市区较远,假如核电站距离密集城市60公里远,那么修一条60公里长的隔热管道,经济成本比较大。
三、技术原因,这才是主要的原因。对于核电既供电又供热一直有研究,但较少。
再来看看其他国家
位于德国(东德)的格赖夫斯瓦尔德核电站,其首次运行时间为1974年7月12日,有那么几年时间(1983年到1984年),该核电站也向周边1.4万个公寓和几个工厂供热。而1990年,该核电站因为不符合西方安全标准而退役。
根据法国《世界报》2013年的报道,在全球运行的432座反应堆中,有74座既发电,也向附近的城市供热。其中大部分是地处寒冷的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等。而在日本和印度,核电站的余热主要是用于海水淡化。
如果说海水淡化也算是核电站供热的一种,那咱们国家也有,这就是红沿河核电站。
综上所述,利用火电站的余热,其技术比较成熟。而核电的余热供暖,一是研究的比较少,二是由于核电站的地理位置限制。
对于北方网友来说,甭管是什么热供暖,基本上都会供暖。而对于南方和西南方的网友们来说,看到核电和火电站中都会有大约一半多的热被排入空气和大海中,他们内心是惊讶的。
截图来自“悟空问答”《核电站火电站旁这些冒白烟塔做什么用?》问答下的评论。
笔者地处西南,而我如今是坐在床上,然后用两床被子盖着下半身,这才写完这篇文章的。
一到冬天,一些人的战斗力就下降。所以,热电联产电站,希望南方也有,假如可以有的话^_^
寒木钓萌:喜欢本文就点个赞,以鼓励产生更多这样的科普文章。
出品:科普
制作:寒木钓萌
监制: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是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融合创作出品。
基础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虽然直到目前来说依然落后于欧美,但是在国家重视和经济引擎的推动下后劲很足,很多方面已经开始领跑,有望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入新世纪以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我国科技发展再次面临重大机遇。我国科技发展再次提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绩,实现了从过去的追踪跟跑逐步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踏上了从科技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2018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为419万人年,是1991年的6.2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研发经费规模和强度实现历史性突破。随着经济实力跃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达19657亿元,是1991年的138倍,1992-2018年年均增长20.0%,远超同时期按现价计算的GDP年均增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更是屡创新高,2014年首次突破2%,2018年提升至2.18%,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按汇率折算,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
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为8383.6亿元,是1980年的130倍,1981-2017年年均增长14.1%。一系列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实施效果凸显。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的企业分别达到2.44万家和2.42万家,分别是2009年的3.3倍和3.5倍,减免金额分别达到570亿元和1062亿元,对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学论文成果丰硕。2018年,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41.8万篇、26.6万篇和5.9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大幅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8年我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二位。
专利发明量大幅提升。2018年,我国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为432.3万件和244.8万件,分别是1991年的86倍和98倍。专利质量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54.2万件,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为35.7%,比1991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平均每亿元研发经费产生境内发明专利申请70件,比1991年提高19件,专利产出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原始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2018年基础研究经费为1118亿元,是1995年的62倍,1996-2018年年均增长19.6%。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支持下,我国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CIPS干细胞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
高技术领域捷报频传。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等的支持下,我国高技术领域硕果频传。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翱翔;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最大深潜纪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和大型水面舰艇相继服役。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成果。
科创基地和平台建设如火如荼。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新建了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号海洋科考船、JF12激波风洞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截至2018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501个,已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
为什么没有像SpaceX这样的公司
首先是有民用火箭研发企业的。截止2020年,民营火箭航空企业,有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零壹空间,蓝箭空间。
2018年,蓝箭空间,“朱雀一号”获得了国内第一张民营运载火箭发射许可证。并进行首次卫星发射,尽管最终未完成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9年7月25日,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这是第一个民用航空火箭第一次成功。
目前民用火箭的现状
当前民用火箭处在起步阶段,要比SpaceX起步晚了接近15年。SpaceX是2002年创立,2006年就进行火箭首飞(不过未能成功),2008年猎鹰1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2010年成功实现猎鹰9中型火箭首飞。
美用航天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差别
上面我们说到,民用火箭发展要比美国晚了15年左右。这个并不是在找推脱的理由。尽管大家习惯会说,我们比别人起步晚,所以我们技术落后,技术差。(这个借口,我没法说出来)
这确实比较片面!
要说民用火箭市场,就一定要谈军用火箭的发展。因为全球所有的火箭研发的人才都来自于军用火箭领域。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SpaceX从NASA那边挖走很多人,同时NASA也给与SpaceX很多的技术支持。甚至包括外包卫星发射任务,也就是直接下订单给SpaceX。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以钱和技术的形势支持了SpaceX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美国太空领域的发展速度全球领先,1960年代就相继送人到了月球,并且最早建立起了空间站。航空业最著名的的里程碑就是2003年的“神州5号,杨利伟进入太空,开启了太空之旅。
所以说,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内民用火箭领域的发展,我们就能够窥探出其背后的原因,那就是太空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之后。这种送卫星上天的技术活,已经不是一个超级领先,并且需要保密的核心技术了,可以对民用市场开发了。这就是对外说一下,这种小儿科,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但是别抬杠,这只是态度上面的表示,不代表实际工作中的表态)
其实这也是马斯克在2002年看到的机会点,当然他还看到太空探索,以及通讯行业的发展机遇。(这是后话了)
民用火箭领域的发展,反映出了什么内容?
火箭领域不同于一般工业领域,火箭领域的发展起步阶段都是国家级别的竞赛。这不是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有钱的大佬可以玩的领域。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没有权限。
所以说火箭领域的前期发展,压根没有钱的事情,不管有钱没钱都会为火箭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全球各国也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箭领域的国家级特权,已经没有了。
从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存在的军转民的技术发展来看,基本上都是这个技术在军用领域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全球主要国家都已经掌握了。不算什么核心技术了,这就表明可以向市场转移了。
在民用火箭之前,核电站技术也是这样。只是我们老百姓接触核电站比较少,也没人宣传过。所以大家不知道,西门子,通用电气都是核电领域的玩家。这可都是跨国企业,并且产品出口一点也不避讳。这就是因为核电在全球不是什么垄断的技术了。法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等多部分的发达国家都有这个技术。(当然现在还是对中东国家封锁,看清楚是核电,不是核武器)
2、火箭领域比拼的科技,人才,还有产业链。
SpaceX在2017年2月6日发射了“世界最强大现役运载火箭”,猎鹰重载火箭,可以一次性将14吨货物送到太空。这事情当时赢得了非常热门的讨论。我本身是从事装备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我们当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这里从我的角度谈一下看法。你不可低估的美国民用制造业科技,以及美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强悍程度这不是一个吹美的文章,也请不要乱喷。(尽管美国在2020年的爆发中,受到的惨烈的暴击,但是客观地分析他不是想象的那么脆弱)我们都知道火箭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高精确产品。这个产品有上万个电子,机械零部件都是需要非标定制的(也即是定制化生产)。你想呀,原本民用市场压根就没有人造过火箭,你第一个制造,你不什么都要从零开始吗?1、火箭的设计:美国火箭专业人才充足造火箭就要有人接触过火箭,尤其是民用级的市场,这种市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从零开始的市场。SpaceX也一样,他主要借助的是从NASA退下来的人,还有在美国各大顶尖研究所和高校的火箭研发人才来完成了。也就是说,这帮人以前都在NASA做过,或者说在相关领域都是实操过火箭的人。这就说明,人才储备的极其充分,并且这帮人已经进入民间市场,可以不需要受到国家的管控。这个情况,类似于90年代后,不断培养起来了一批工程师,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外企三星,大众,爱普生等等都工作过,多少还是了解一些技术。从艾默生出来一批人创业做了自己的自动化公司,从手机代加工出来的企业,做了自己的手机品牌等等,都是这么一个历程。2、国外工业软件平台的强大能力大量的人没有接触过工业软件。首先可以肯定的说,现在的火箭图纸,不是在纸上画的。全球顶尖的达索科技,提供的工业软件,都是可以仿真航空发动机流体变化情况的。这个技术平台是这种高端科技研发,必须要的平台。没有这玩意,一帮再有才的人,也不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你看的马斯克做第一台火箭,只有了4年,你要知道美国自己当年的火箭也有了几十年,这就是一切都有现成的产品的好处。当然这玩意,也可以使用,只需要付费就行了。3、美国民营制造业的强大功底,和产业链完整程度我们都知道2019年,联合国发布拥有全球最全的产业链。包含了44个大类,152个中类,400多个小类。你觉得美国即使比我们少?他会缺少哪些没有的门类?很显然,低端的门类是他主要缺少的。就例如口罩,衣服等。那么我们就来说这高端的各个门类。美国民用市场都非常齐全,这玩意是民用火箭市场能够快速起来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并不能有效地感受到这其中的差别。装备制造业市场其实对这个感受颇深,因为所有的产品基本都需要设备来加工。例如焊接设备,各类数控机床设备,各类激光切割设备,各类传感器,3D打印设备,电子类的芯片FPGA等等。也就是说,你可以理解为马斯克是“找了一帮专业的人,组装了一个火箭,发射升空了”。这就进一步的表明,在民用加工市场,他是能够找到可以为他生产所有零部件的企业的。这点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 说一个例子:为了建造大飞机C919,专门找第二重型机械集团研发了8万吨的模锻液压机。(全球最大的液压机,美国有6万吨的)这也就是从侧面的说,如果你没有这个装备,你就没办法制造大型商用飞机,这玩意在C919的建造中必不可少(至少目前是)。这是我们举全国之力,为了突破波音,空客等外资在大型商用飞机上面的垄断,做的努力。你觉得,一个SpaceX有多大的能量,可以让其他的企业,就为了给他制造一个零部件,专门花费大代价研发一个装备?然后再去给他生产火箭零部件,而且还不知道这个公司爱吹牛的老板,是否能够真的做成这个公司。(后来证明,这个吹牛的人,基本都实现了自己吹的牛)这显然是不可能。这也就从侧面证明了,美国或者说美,日,欧洲国家能够为SpaceX提供火箭生产零部件的所有,民用可以使用的装备,并且这还是一个已有的东西。只需要付钱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当时在看到SpaceX造出了一个不少国家都没有能力制造出来的重型火箭的时候。冲击最大并不是感觉,他们火箭技术有多牛。而是他们民用级市场的制造能力,竟然如此的强横了。不能拿对方是资本主义,战斗机都是企业制造的,这样的话语来搪塞自己。还是那句话,如果制造火箭的装备之前是专门为NASA定制开发制造的,那么NASA在一开始肯定是不答应SpaceX直接使用的,也就是说最开始的时候,火箭的制造业产业链一些特有的东西,肯定是被特权性使用的。4、民营企业,一切的活动都是商业行为,商业讲究的是投资收益——有人为需要民用火箭我们看到一开始SpaceX的订单,主要都来自于西欧国家,以及美国的卫星订单,慢慢的这种情况开始变化,大量互联网公司,包括谷歌,微软,facebook都开始需要通讯卫星。甚至SpaceX还承载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这就说明,下方的客户以及火箭应用产业已经是一个逐渐成型的市场,让火箭公司能够不断的发展起来。从一个制造业产品角度来说:有一个想法——找到会研发设计的人才——找到可以加工零部件的企业——找到最后的买家。这缺一不可。所以并不是我们真的崇洋媚外,而是对方既然已经走到前面了,你再不去分析人家为啥子先进,为什么,你再不去跟进,你要不是笨,就一定是蠢。因此,民用火箭的力量已经开始起步,并且不断得到资金,以及来自于国内各方的支持。所以未来世界民用火箭市场的角逐中,一定有的地位。(备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