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 首页 > 手游攻略 > 详情

古代人生晒场答案_为什么白天热闹的教室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会

文章来源:编辑铺作者:东华下载站发布时间:2024-04-09 09:59:56

古代人生晒场答案

为什么白天热闹的教室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会

白天热闹的教室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会感到特别阴森恐怖,这种感觉确实存在!

我做了接近20年的教师,经常接触教室。在上课的时候,一个班有50多人,无论是课间还是课堂,这么多人在一起,学习生活,感觉热热闹闹,人声鼎沸,根本没有阴森恐怖的感觉。但是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学生们都已离开,偶尔进入进入空无一人的教室,确实有点阴森恐怖毛骨悚然的感觉。

我经常值班,学校要求值班的教干要住校。每周一是我值班时间,学生上晚自修的时候,来回巡查。等到第三节晚自习下课,学生和老师都走了,我要负责把整个教学楼教室检查一遍,忘记关灯的、忘记观饮水机的、忘记关掉空调的、忘记关掉触屏电视的都有。

有一次我处理点事情,等离开办公室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我打开门,整座楼静悄悄的,偶尔有阵风吹来,“咣当”一声,不知哪个教室的窗户门未关死,被风吹开了。我吓得一机灵。这座楼曾经出现过一个老师,在晚上上课时因为脑溢血倒在讲台上,不想起这事还好,一想起这事头皮麻喳喳的,黑暗中似乎又无数的影子隐隐约约,呼之欲出。恰好那个未关窗户的教室就是曾经那个老师倒下的地方。我硬着头皮,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功能,故意大声咳嗽几声壮壮胆,来到那个教室。推开门,感觉一股冷飕飕的风吹来,似乎又有什么东西扑面而来。我后背都湿透了,赶紧走到那扇未关的窗户前,把窗户关上,“嗖”的一声,伴随着“喵喵”叫唤,一个野猫从讲台底下窜了出来,跑到教室门外,却未离去,扭着头,我用手机一照,猫的眼闪耀着迷离的光彩,好似不怀好意地望着我,我一跺脚,猫不屑地转过头,不慌不忙地离开了。

我赶紧离开,经过每个教室的门口,都好似教室里有什么不知名的东西在看着我离开!

直到回到宿舍,我也想不通教室里为什么会有只野猫。

这种阴森森的感觉多源于自己的心理紧张所致,一则是因为夜晚无人的教室和白天热闹的教室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无形中产生一种莫名的紧张和胡思乱想,导致产生莫须有的幻觉。二则是密室效应。心理学表明,人呆在无人的密室里会产生幻觉,不由自主产生阴森恐怖恶感觉。三则是如果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人命关天的事,让人很容易联想起来,从而造成恐怖的环境。

其实都是自己吓唬自己,也说明人的念想意识对人的作用非常巨大!

各具特色的民居 的各种房屋有什么特点

蘑菇,漂亮美观的哈尼族蘑菇房,还见过那端庄稳固,古朴粗犷的藏族碉房.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陕北窑洞和羌族碉楼.
陕北窑洞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风把黄土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带到了陕北,造就了这片金黄而辽阔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淳朴的人们,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陕北窑洞.
这种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被靠山.门朝开阔的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个院的窑洞一般只修3个至5个.最中间的为正窑,两边常放杂物或是小的房间,也可以贮存粮食.
走进窑洞的内部,内侧有灶台、锅等.洞头垒着土炕.土炕正中间的下有一个洞,用来生火,这样到了冬天也不会感觉到冷.这种窑洞夏天也很凉快,真是冬暖夏凉!
羌族碉楼
羌族是四川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独具特色的民居就是----碉楼.
在羌语中,碉楼被称为“邓笼”,意为美丽、高贵的房子
羌族人有“依山而居,垒石为屋,高者十余丈”的习俗.碉楼的高度在十米至三十米之间.用于御敌、贮存粮食和柴草.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平顶房,呈正方形.多数为三层,每层高约三至四米.有着强烈传统民俗文化.
总之,每个民族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居.但我认为它们都是古朴而纯洁的美!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课文原文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途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蜍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客家人那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显然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禾用.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将楼房隔为两层.屋
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木梯,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你在室内坐着,只觉清风徐徐,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荟萃<3>2007-02-08 03:33 傣族民居——干栏式建筑 傣族民居分为干栏式建筑、地面建筑、土掌房三种.干栏式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全境和德宏州的瑞丽,遮放坝子.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各家自成院落,各宅院有小径相通.房顶用草排或挂瓦.瑞丽的干栏式建筑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地面建筑主要为芒市、盈江等地采用,为土墙平房,因受汉族影响,已不是傣族固有的住宅形式.土掌房,是居住在红河流域地区的主要住宅形式,大量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土掌房以木梁柱和土墙承重土质平顶,形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地势建成二、三层的土楼,层层垒进,呈阶梯形,有天井、楼层,一般居家拥有十数间房屋,平顶上可凉牺粮食或堆放农具.土掌房建造容易,冬暖夏凉,特别适合于干热河谷地带的气候. 景谷傣族住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分中堂,左右两厢.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孟连傣族为干栏式竹楼.白族建筑——“三房一照壁”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乎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白族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白族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面富于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横更倾注了白族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严谨,可与内地殿阁婉美.许多门扇是由钱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现剔透、精巧优美.有的门楼、隔扇不用一颗铁钉,仅以凿出卯眼相接,却十分坚固牢实.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彝族民居一大特色——土掌房
在彝区,各地、各支系传承的居室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与当地的居住习俗有密切关联,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从房间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从建筑结构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座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元阳县志》载:“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山区,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层层,村后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种,多数村寨都有一条水沟从中流过.”
民居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说来,彝族民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瓦房、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习俗彝族实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儿女婚后另建住房,自立门户,仅幼子与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宽敞,以供生产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办红白喜事时,可以广纳宾客.居室内,正房堂屋靠墙处供奉着天地祖宗处于牌位,供桌上摆设着香炉及虎、狮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于接待客人;左侧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块石头支成,俗称“锅庄”,用以取暖御寒,热水烤茶,火塘周围是家人围坐议事的地方.正房两侧房间为当家儿子媳妇的卧室,兼存放贵重物品.一般长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设在侧厢房.大门后做磨房,正房楼上是粮仓,楼下为畜厩.
彝族民间建筑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农家望晴古诗解义

《农家望晴》抒发了作者对古代劳动辛勤劳作与不易的同情和歌颂之情。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唐诗人雍裕之,农家望晴这首诗通过描写收获时节,风雨欲来的场景,表现出农民收获的不易和饱经磨难。

益母草什么时候收割最好

谢谢邀请。益母草是常见的经济植物,根据用途的不同,其采收时间也各不相同,一般分为如下三种:

秋播者在芒种前后;春播者约在小暑至大暑期间;夏播者以不同播种期,在花开三分之二时,适时收割。

因果实成熟易脱落,像油菜仔一样,收割后应立即在田间脱粒,及时集装,以免散失减产,也可在田间置打籽桶或大簸箩,将割下的全草放入,进行拍打,使易落部分的果实落下,株粒分开后,分别运回。

采收时,可将大叶片剪下,也可将植株从根部5-10厘米处割下,留下部分萌生侧芽。其嫩茎叶可连续采收多次,每次采收后及时浇水及追肥,以促进新枝生长。

拉丁学名:Leonurus artemisia (Laur.)S. Y. Hu F,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

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生用或熬膏用。 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益母草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作用的作用,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病的要药。益母草可全草入药,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素,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及苯甲酸、氯化钾等。

喜温暖较湿润环境,耐严寒。 一般土壤均可栽种。但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及排水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一般采用直播,用种子繁殖。选地施足基肥,翻耕整地做畦,顺畦按行距33厘米,划1厘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用锄推平浇水。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半月可出苗。

苗高3-6厘米时,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定苗后,适时松土锄草,小水勤浇。注意培土,以防倒状。抽茎开花时,要追肥一次。二年生的于第二年早春浇水并追肥一次。

在生长中期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白粉病可用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锈病可用97%敌锈钠200-250倍液喷雾;虫害主要有地老虎为害幼苗,用90%敌百虫原药1500倍液喷雾。

全草入药为益母草。果实入药为茺蔚子。全草入药时在夏、秋间花开时,在晴天露水干后,齐地割取地上地上植株,将全株洗净泥土,及时晒干,打捆。果实(充蔚子)在秋季成熟后采收,晒干,去净杂质。

益母草收割后,需及时晒干或烘干,然后粉碎。在干燥过程中避免堆积和雨淋受潮,以防其发酵升温叶片变黄,影响质量。茺蔚子在田间初步脱粒后,再运至晒场进一步干燥3~5天,再翻打脱粒,筛去叶片粗渣,晒干,风扬干净即可。

古代的“凤冠”、“霞帔”是什么样的

凤冠霞帔 ( fèng guān xiá pèi )

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出处】1.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2.《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

3.《红楼梦·第五回》: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辞海》:

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霞帔:1.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宋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明代对霞帔作了详细规明朝皇后的凤冠霞帔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

2.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

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另外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历史起源

明孝端皇后大衫霞帔像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 钿璎累累佩珊珊。”每每读到此,便想到古时的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极是羡慕她们,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斯华丽,缨络垂旒,玉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一抹浓艳满身喜庆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想那凤冠霞帔原是后妃之服,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礼,民间便女子的一生亦是王者。

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顶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长串珠滴,似有戏凤之意。正面有三只展翅凤凰。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翚四凤。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霞帔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 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时发展成了霞帔——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服饰典制

霞帔

霞帔是宫廷命妇的着装,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时才可以着——按照华夏礼义,大礼可摄胜,就是祭礼、婚礼等场合可向上越级,不算僭越。命妇的霞帔在用色和图案纹饰上都有规定。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如下分别列数:

一、二品命妇霞帔为蹙金绣云霞翟纹(翟:即长尾山雉;诰命夫人的凤冠霞帔

三、四品为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

六、七品绣云霞练鹊纹;

八、九品绣缠校花纹。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常服,大衫霞帔:衫——黄色,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後身长于前身,行则摺起,末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霞帔——并列两条,尖端缝合,垂在身前,挂坠子,平端收纳于大衫身后三角形兜子内。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饰以珠。用玉坠子,瑑龙文。鞠衣:红色,胸背云龙文,饰以珠。四襈袄子(即褙子):深青为质,金绣团龙文。大带:红线罗为之,有缘。馀或青或绿。缘襈袄子:黄色。红领褾襈裾,皆织金采色云龙文。缘襈裙:红色。绿缘襈,织金采色云龙文。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玉花采结绶、红线罗系带一、白玉云样玎璫二(如佩制,每事上有金钩一)。青袜舄,与翟衣内制同。

凤冠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常服,凤冠:双凤翊龙明朝凤冠实物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後珠牡丹花、蕊头、翠叶、珠翠穰花鬓、珠翠云等。三博鬓(左右共六扇)。有金龙二各衔珠结挑排。

明朝皇后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着,按地位等级高低在颜色、花纹、装饰和用料上有所不同.明朝庶人女子在结婚时也可穿着凤冠霞帔。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女子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这一传统的习俗在浙江民间广泛流传了800多年。姑娘在出嫁时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誉呢?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南宋王朝,金兀术南侵京城临安(杭州),康王赵构不敌金兵而弃城南逃。过钱塘,跨曹娥,金兵仍穷追不舍。康王于是经奉化直奔宁海而来。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村姑。村姑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康王对这位村姑用巧计瞒过金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当即向姑娘许诺,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的殊荣。不久,康王得救,重归金殿。他对昔日那位村姑许诺的“金口玉言”铭记在心,于是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同时还修建了那座破庙,并亲笔题写为“皇封庙”。后来乡村姑娘在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此习俗流传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废止。

农村俗语“鸭寒下水,鸡寒上树”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鸭寒下水,鸡寒上树”什么意思,树上不更冷吗?

现在正是数九寒天,马上就要进入三九天了,也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要到了。农村的鸡鸭在寒冷的冬季是如何御寒的呢? 农村有着“鸡寒上树,鸭寒下水”的俗语,是什么意思呢?在树上岂不是更冷吗?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鸭寒下水

字面的意思也是比较简单的,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季的时候,鸭子会因为御寒,所以会下到水里面去。很多人的理解是,在冬天的时候,尤其是在三九天的时候,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的,而在冰面上的温度,往往是零度以下了,因为零度了才会结冰。而在水里面,没有结冰的话,那温度应该是高于零度的,所以鸭子会到水里面去。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在一年四季,鸭子都会去水里的,并不是说寒冷了才下水。“鸭寒下水”原本是由“鸭寒下嘴”讹变而来的。老农民应该都很清楚,那就是当天气寒冷的时候,鸭子会把自己的嘴巴伸入到自己的翅膀下面取暖,就像是我们人类在冷的时候,会把双手插入裤兜里取暖一样的。因为鸭子的身上有厚厚的羽毛,而它们的头部的羽毛很浅也很少,所以最冷的往往是头部。

鸡寒上树

“鸡寒上树”的意思是说鸡在寒冷的时候会飞到树上去,民间的说法是在地上比较的潮湿、阴冷,尤其是在雪地里,而在树上则相对暖和一些。农村长大的朋友都很熟悉,鸡也是鸟类,也是会飞的,平时有些鸡就会飞到树上去。那鸡寒上树有没有道理呢?

这句俗语其实也是没有道理的,鸡在不寒冷的时候也会上树,而且在寒冷的时候,鸡上树的是比较少的。因为在树上其实风更大,也更加的寒冷。有鸡会上树,那是因为在雪地里确实比较寒冷。但是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上树的鸡都是把一条腿缩回去了,呈金鸡独立的姿势。而且“鸡寒上树”的原句是“鸡寒上距’,后来就讹变成为了“鸡寒上树”。而这个“距”就是足,也就是鸡脚。当三九天到来的时候,在农村经常看到有些鸡一只脚站着,然后把另外一只脚往上缩到了翅膀下面,而这个就是“鸡寒上距”。

现在明白了吧,农村俗语“鸡寒上树、鸭寒下水”是由“鸡寒上距,鸭寒下嘴”讹变而来的,这才是它们正确的御寒的。

你见过最沉的住气的人是怎样的

我见过最沉的住气的人,是合并乡镇前,我们乡里的科技副乡长老关。他是1990年年初,调到我们乡里的。

从衣着打扮上看,老关根本就不像一个乡干部。倒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来到我们村里下乡的时候,喜欢和地里劳动的老百姓们聊天。了解大家在种植各种农作物的时候,遇到过那些不好解决的问题。

大伙儿见老关没有干部的架子,平易近人。再加上老关能给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并且效果很好。所以人们都爱和老关打交道。

大概是1991年的时候,村委应广大村民的要求。雇了一辆大货车,从河北某农村,收购了一万二千斤京冬841小麦。拉回来给全村的麦田做了种子。取代了容易倒伏的晋农三号。

京冬841果然是个好品种!第二年夏天,全村四百多亩小麦,平均亩产就达到了七百九十多斤。

但是人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麦田里长出来了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杂草:小麦返青它返青,小麦开花它结籽儿。等到小麦成熟了,要用收割机收割时,这种杂草粗壮的茎叶仍然是绿油油地。丝毫没有黄萎的迹象。并且由于数量比较多,常常绞到收割机里,令收割机无法转动。

几年来,人们想尽了办法,也没有治住这种杂草。麦田里的这种杂草,反而越来越多。最后收割机都不愿意来了。

人们找到了老关,向他反映了这个事情。老关到地里鉴定之后,认为这是一种荠菜。就亲自跑了一趟山西农业大学生化中心,买回了除草剂。

村里的人们打上以后,纷纷反映“不顶事”:打了2,4滴丁酯的麦田,灰条菜的叶子都扭曲了。很快就死了。但是这个“绿草草”(荠菜),打上老关提供的什么“黄龙”(苯磺隆)除草剂,屁事儿也不顶!打了半个多月啦,那草还是绿油油地……

一时间,老关受到人们的广泛质疑。镇上卖农药的人,也因为老关影响了他们的生意。有意无意地给老关造,泼脏水。说什么老关没有卖农药的资质、卖的是假农药、存心坑农害农……反正是没有一句好话。老关知道了,也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更出格的,是老关在这个村里下乡的时候。受到村里农药经销点经营人员蛊惑的群众,三三两两跑到村委会。等老关和村干部们开完会要走时,一拥而上。七嘴八舌地围攻老关。领头的,就是卖农药那家的亲戚朋友。他们不顾村干部的劝阻,坚持让老关承认“卖了假农药”。得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面对十几个人的围攻,老关坐在办公桌后面,满脸笑容。认真地倾听众人的意见。并且做了笔记,统计了面积。

等人们一个一个说完意见后,老关不慌不忙地问大家:你们说苯磺隆除草剂对荠菜无效。打药十来天也没有动静。因此认定就是假药?

我对大家负责任地讲,这个药绝对是真药!为啥用药后,荠菜没有立即死亡?主要是两个原因:其一是用的迟了,杂草长得高了。抵抗力就强了些;其二是有的人用量不足,喷药不均匀。目前,这种除草剂已经发挥了作用:不信咱们就到村边小民地里去看。

看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两点:一是杂草中毒后,已经停止了生长。我在用药时,旁边插上了干柳枝;大家注意对比高度。二是荠菜的生长点已经坏死,叶脉有失绿的迹象。

这种除草剂,被荠菜吸收后,就会抑制它体内氨基酸的合成。杂草就像得了癌症一样,最后是被饿死的。我敢保证,到了割麦子的时候,这种杂草枯死得比小麦还早!根本不会影响小麦收获!

老关给大家讲清楚之后,领着众人到了他亲自施药的那块地里。拔出一株荠菜,和旁边玉米地里没有用药的荠菜作了对照。经过老关的讲解、对比,众人明白了,原来是真的起作用了:别的不说,荠菜的根茎已经开始腐烂了嘛!

最后,老关专门问那几个叫喊最凶的人: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咱们到你们家地里都看看?这几个人面面相觑,脸红脖子粗。尴尬的说不出话来。

事后,村里的干部群众,都夸老关有修养,底气足,本事大。是一个非常能沉得住气的人。

有人说麻将是的国粹,那古代麻将有多少

麻将只不过是一种游戏工具,演化到现在成了危害极大的工具,带给的是麻醉与堕落,不能列为国粹。

小麦和大麦有什么区别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颖革质,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小麦属约25种,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欧洲南部.小麦属通常分3系:①原始的一粒小麦,为2n=14的2倍体植物,具AA组染色体,小穗含1枚谷粒,面粉用来制麦片.②二粒小麦,小穗含2枚谷粒,面粉供制糕点,染色体为AABB组,2n=28的4倍体植物.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的杂交种是不育的.③栽培的普通小麦,小穗含谷粒3~5(~9)枚,生产可制面包的面粉,系由山羊草属、广义的冰草属和小麦属3个属的种类杂交形成的,染色体组为AABBDD是2n=42的异源6倍体植物.原产地在亚洲西部幼发拉底河流域,是公元前7000年小麦的主要产地.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西藏)均有栽培.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小麦的世界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栽培谷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麦种植最广,占全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硬粒小麦的播种面积约为总面积的6~7%.生产小麦最多的国家有苏联、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为成熟小麦还可入药治盗汗等.小麦皮治疗脚气病 .
二氧化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药名】小麦(《神农本草经集注》)
【蒙药名】 宝古代(《四部医典》)
【别名】 浮小麦
【学名】 Triticum aestivum L. (禾本科)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一120厘米.叶鞘;叶舌膜质,短小;叶片平展,条状披针形,长10一20厘米,宽5一10毫米.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长5一10厘米,宽约1厘米,穗轴每节着生1枚小穗;小穗长约l0毫米,含3—5小芝,两侧鹾扁,侧面向穗轴,无柄;颖形,近革质,中部具脊,顶端延伸成短尖头或芒;外稃扁圆形,顶端无芒或具芒;内稃与外稃近等长,具2脊.颖果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具短毛,腹具纵沟,易与稃片分离.花果期7—9月.
【分布】 全世界广泛栽培.我国北方各地均栽培.
【产地产量】 内蒙古各地栽培.产量极多.
【入药部分】 秋季采收果穗,晾晒,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取成熟果实(小麦)、未成熟果实(浮小麦),晒干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 颖果长圆形,两端略尖,长至6毫米,直径1.5—2.5毫米.表面浅黄棕色或黄色,稍皱缩,腹面中央有一纵行深沟,顶端具黄白色柔毛.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弱,味淡.商品有时带有未脱净的颖片及稃,颖片革质,具锐脊,顶端尖突;外稃膜质,顶端有芒,内稃厚纸质,无芒.
鉴别 颖果横切面:果皮与种皮愈合.果皮表皮细胞一列,壁较厚,平周壁尤甚;果皮中层细胞数列,壁较厚;横细胞一列,与果皮表皮及中层细胞垂直交错排列,有纹孔;有时在横细胞层下可见管细胞.种皮棕黄色,细胞颓废皱缩,内为珠心残余,细胞类方形,隐约可见层状纹理.内胚乳最外层为糊粉层,其余为富含淀粉粒的薄壁细胞.
果实粉末白色,有黄棕色果皮小片.主要特征:淀粉粒主为扁平的圆形、椭圆形或圆三角状,直径30一40微米,侧面观呈双透镜状、贝壳状,宽11一19微米,两端稍尖或钝圆,脐点裂缝状,复粒少数,由2—4或多分粒组成.横细胞成片,细长柱形,长38—232微米,直径6—21微米,壁含珠状增厚.果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64—216微米,直径16—42微米,壁念珠状增厚.果皮中层细胞细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壁念珠状增厚.非腺毛单细胞,长43—950微米,直径11一29微米,壁厚5一11微米.
【化学成分】 幼苗中含有Apigenin—di—C—acylglycosides,这种新甙之一是Sinapyl一8一D—galactosyl一6一C一arabinosylapigenin.此外,还含有Vicenin—1、isoscha—ftoside、and schaftoside或者是他们的半乳糖基异构体以及蜀黍苷[Dhurrin,2一β—D—glucopyranosyloxy-2一(4-hydroxyphenyl)一2S—acetonitrile].叶和杆中含有CH3(CH2)7CHO及其异构体醛和醇类等挥发性物质.
种子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尚含少量谷甾醇、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质酶及微量维生素乙等.麦胚含植物凝集素.
【性味功能】 中药味甘,性凉.小麦:养心安神,除烦.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
蒙药味甘,性凉、重、腻.滋补,接骨,镇“赫依协日”病.
【主治】 中药小麦:治心神不宁,失眠,妇女脏躁,烦躁不安,精神抑郁,悲伤欲哭.浮小麦:治自汗,盗汗,骨蒸劳热.
蒙药治体虚,骨折损伤,“赫依协日”病.
【用量用法】 中药30一60克,水煎服;外用小麦面适量,调敷烫火伤处.
蒙药多入丸散剂.
宜忌 小麦面畏汉椒、萝菔.
1.三热密闭法 即麦热、缸热、物料热.选择晴朗高温天气,在上午9时左右将水泥场晒热后,先把小麦薄摊到晒场上(厚度以1厘米左右为宜),再把压盖小麦的物料(棉被、毛毯、旧麻袋等)搬出晾晒,要用敌敌畏或防虫磷喷洒消毒.小麦要勤翻,每小时至少用木锨翻动一次,使麦温达到46~50℃,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时前后聚堆,热闷半小时,趁热放进经晾晒处理的缸.再用经过消毒的物料进行压盖,然后用薄膜密封缸口,用绳扎紧,不得漏气,使缸内的麦温达到40℃以上,保持8~10天,杀死未死的、蛹、幼虫及成虫,从而达到聚热杀虫的效果.
2.缺氧保管法 小麦缺氧储存,主要是利用其后熟期长及入缸粮温高、呼吸旺盛的特点,在小麦进缸密闭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自然缺氧保管方法.缸内的氧气随着小麦和害虫及微生物的呼吸而逐渐减少,5~10天即能使氧气浓度降到2%~5%,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40%~50%.保持一定时间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但应注意,小麦水分应控制在标准之内(小于12.5%),平均粮温30℃以上.
3.化学保藏法 对入缸的小麦,在密闭性能较好的情况下可采用磷化铝化学药剂保藏,或用低氧、低药剂量储藏,也可用防虫磷同小麦搅拌储存,以杜绝害虫和霉菌的繁育,提高储粮的稳定性.对于靠自然缺氧达不到防治目的的小麦,用化学保藏最为适宜.投药法即用纱布把药片包紧放入粮堆内即可.此法适用于长期储存,一般用磷化铝片剂每吨3~5克即可,费用1元左右
大麦是有稃大麦和裸大麦的总称.一般有稃大麦称皮大麦,其特征是稃壳和籽粒粘连;裸大麦的稃壳和籽粒分离,称裸麦,青藏高原称青稞,长江流域称元麦,华北称米麦等.
大麦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禾本科-大麦属.有经济价值的是普通大麦种中的两个亚种,即二棱大麦亚种和多棱大麦亚种.通常我们将多棱大麦叫六棱大麦.
二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的三联小穗,仅中间小穗结实,侧小穗发育不全或退化,不能结实.二棱大麦穗粒数少,籽粒大而均匀.我国长江流域一般喜欢种植二棱大麦.
六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的三联小穗全部结实.一般中间小穗发育早于侧小穗,因此,中间小穗的籽粒较侧小穗的籽粒稍大.由于穗轴上的三联小穗着生的密度不同,分稀(4厘米内着生7~14个)、密(4厘米内着生15~19个)、极密(4厘米内超过19个)三种类型.其中三联小穗着生稀的类型,穗的横截面有4个角,人们称4棱大麦,实际是稀六棱大麦.
大麦按用途分,可分为啤酒大麦、饲用大麦、食用大麦(含食品加工)三种类型.
一、概况
(一)历史和现状
大麦在我国是个古老的作物.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古羌族(居住在青海)就已在黄河上游开始栽培,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大麦具有早熟、耐旱、耐盐、耐低温冷凉、耐瘠薄等特点,因此栽培非常广泛.椐统计,我国大麦种植面积在20世纪30年代曾达到9570万亩,总产85亿公斤;50年代,面积缩小到5809万亩,总产34.5亿公斤;70年代,面积又扩增到9750万亩,总产99亿公斤,每亩产量101.5公斤.目前,已缩减到1500万亩,每亩产量266公斤.
(二)生态区划和优质啤酒大麦基地
我国大麦的分布在栽培作物中最广泛,但主要产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青藏高原.啤酒工业的发展和对大麦原料的需求,西北和黑龙江等地啤酒大麦发展较快.根据生态因素中的光、温条件以及地理位置、播种期等特点,将栽培大麦划分为三大生态区.
1.北方春大麦区
包括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宁夏、新疆全部,山西、河北、陕西北部,甘肃-景泰和河西走廊地区,属一年一熟春大麦区.从80年代后期,啤酒大麦发展很快,最大面积曾达到1000万亩,尔后逐年减少,至1995年200余万亩.该区在大麦生长季节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对籽粒碳水化合物积累有利,千粒重高.特别是西北,天气晴朗,有黄河水,祁连山和天山雪水灌溉,啤酒大麦籽粒色泽光亮,皮薄色浅,发芽率高,是我国优质啤酒大麦生产潜力较大的基地.黑龙江省被称为“北大荒”的松花江和三江平原,地域广阔,土壤肥沃,7月下旬进入雨季,适合种植早熟品种,也是我国比较好的啤酒大麦基地之一.
2.青藏高原裸大麦区
包括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大麦种植在海拔3000米以上,属高原气候,阴湿冷凉,昼夜温差大,一般无霜期短.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7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一年一熟,以多棱裸大麦为主,是藏族的主要食粮.
3.黄、淮以南秋播大麦区
包括山东,甘肃的陇东和陇南,晋、冀、陕南部及其以南各省,四川盆地,云贵高原6个生态亚区,是我国大麦的主要产区.均秋季播种,根据越冬期的低温程度不同,品种有冬性、半冬性和春性.黄、淮冬麦区冬季气温低,品种属冬性.该区降雨量适中,大麦比小麦早熟10天左右,收获前后天气晴朗,历史上就有种大麦的习惯,是我国啤酒大麦基地之一.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以南地区,大麦面积占全国的一半左右,是我国大麦的主要产区.该区气候温暖潮湿,降雨量大,大麦作为早稻的前作,主要用作饲料.江苏的淮河以北和盐城地区,降雨量一般比长江以南少,大麦籽粒色泽比较好,千粒重较高,也是比较理想的啤酒大麦基地.
(三)大麦的利用价值
1.酿造啤酒
我国目前啤酒产量居世界第2位,1998年产量达1998万吨,需啤酒大麦330万吨.随着我国啤酒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对啤酒大麦籽粒的外观、色泽、品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自1989年以来,我国啤麦进口量占总用量的46%~71%,年用外汇3亿多美元.提高国产啤麦的质量和数量是麦芽厂家多年的愿望和要求.
2.饲用
大麦籽粒的粗蛋白和可消化纤维均高于玉米,是牛、猪等家畜、家禽的好饲料.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和澳大利亚,都把大麦作为牲畜的主要饲料.我国南方用大麦喂猪,在育肥期增加饲料中的大麦的比例,可使猪肉脂肪硬度大,熔点高,瘦肉多,肉质好.大麦还可以做青贮饲料,在灌浆期收割切段青储,是奶牛的好饲料.
3.食用
大麦是藏族的主要粮食,他们把裸大麦炒熟磨粉,做成糌粑食用.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习惯用裸大麦做粥或掺在大米里做饭.大麦仁还是“八宝粥”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裸大麦中β-葡聚糖和可溶性纤维含量高于小麦,可做保健食品.此外,“大麦茶”是朝鲜族喜欢的饮料.饮料“旭日升暖茶”的原料中也有大麦.
大麦
(《本草经集注》)
【别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
【植物形态】大麦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光滑.叶鞘,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仪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B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若干节,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内外颖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长成短芒,长仅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内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颖果与内外稃愈合,罕有分离者,颖果背有沟.花期3~4月.果期4~5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枯黄茎秆(大麦秸)、发芽的颖果(麦芽)、幼苗(大麦苗)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甘咸,凉.
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性平,凉."
【归经】《要药分剂》:"入脾、胃二经."
【功用主治】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①《别录》:"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②《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③《崔禹锡食经》:"主水痮."
④《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⑤《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经集注》:"蜜为之使."
【选方】①治卒小便淋涩痛:大麦三两,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合,相和.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②治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孙思邈)
③治蠼螋尿疮:大麦研末调敷,日三上.(《伤寒类要》)
④治汤火灼伤: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纲目》)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

为什么白天热闹的教室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会
复制本文链接 手游攻略文章为东华下载站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